方辰一脸无奈的看着段勇平。
说真的,要说这人长途远行回来,不都应该是先休息几天吗?
怎么一到他这里,就要迎来各种各样的工作汇报。
读懂方辰眼神中透露出来的意思,段勇平忍不住嘴角上翘,将桌子上早已整理好的,大约有一尺多厚的文件夹放在了方辰的面前。
然后他这才继续说道:“要不是您动不动就跑到俄罗斯,美国好几个月,这需要汇报的工作积累太多的缘故,我其实也不是想您一回来就抓您的壮丁,您要是少在那边待点,我保证给您足够休息的时间。”
“再说了,这次似乎不是我去找的您,而是您自己过来的,怎么说也怪不得我。”
段勇平话音一转,露出一丝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得意来。
真以为,他不知道方辰在俄罗斯过的是什么生活啊!
方辰在俄罗斯,虽然精神上可能紧张一些,但真是不忙,每天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想吃什么吃什么,连回国都是坐私人飞机,睡的是双人床,这一觉醒来就到国内的,有什么好累的。
甚至还不如方辰去年还高考前呢,那时候面临这高考,方辰每天还要复习不少功课,做不少卷子,而现在考上了大学之后,方辰在俄罗斯还真几乎什么事都不干,绝对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毕竟就方辰现在在全球商界的地位,这水木大学金融系真敢不让方辰毕业吗?
而且这金融系对于方辰来说,还真没什么好学的,就方辰干的那些事,基本上足以给水木大学金融系的学生再添上一本实战教材了,再让方辰去学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课,怎么想都是扯淡。
所以他其实昨天就想去堵方辰了,甚至人都已经坐到车上准备出发,宽谁料刚刚出了公司大门,苏妍那边就给他来电话说,让他不要来,说朱院长那边来人了,等方辰一下飞机就准备要把方辰给接走。
擎天的事情固然重要,但是跟朱院长所牵扯的国家大事相比,孰轻孰重,他还是知道的,只能让司机调转车头,又重新回去了。
而今天一大早,他之所以会这么早来到公司,除了习惯使然,最重要的还是想把手中的工作处理完,然后上门去堵方辰。
但哪成想,方辰竟然自己送上门来了,这感觉真实跟“正瞌睡就来了个枕头”是一模一样的。
见这次自己真的跑不了了,而且他这在俄罗斯待了三个月,也都一直没有过问过公司的事情,的确是有些不像话,方辰只能认命了,呜呼哀哉的叹了一口气。
“不过,说好了,俄罗斯那边的事情不用说,我在俄罗斯待了三个月,不比你清楚,你就把国内这点事情给说明白就行了。”
念头一动,方辰义正言辞的说道。
他其实到真不是多抗拒听段勇平的工作汇报,只是有些不耐烦段勇平把他知道的这些东西,详详细细的给他再说一遍而已。
虽然他不经常听段勇平,别列佐夫斯基他们这些人的工作汇报,但是并不代表他不了解公司的动向。
可以说,公司上上下下,但凡大一点的变故,他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通常来说,一旦公司稍微有些大事,段勇平,别列佐夫斯基就会亲自过来向他请教,由他来拍板决定。
那既然是他主导的变动,那公司的发展情况自然也就在他的掌握之中。
再者,公司的监察室也不是白给的,一旦公司内部有问题,监察室也会报上来的。
并且,虽然他懒得听段勇平和别列佐夫斯基他们专门的工作汇报,但段勇平和别列佐夫斯基他们通常也很鸡贼的,在和他一起的吃饭聊天中,就把一些工作情况给他顺便汇报了。
呵!
要不因为方辰积威甚重,段勇平真想把这“呵呵”二字给说出来。
真以为实际情况他不知道啊,虽说方辰在俄罗斯实打实的待了三个月,但是不是比他更了解俄罗斯那三家公司的情况,那真是未必。
别的不说,就三家公司每周抄送过来的工作汇报和经营报表,方辰绝对是从未看过的。
不过想归这么想,他还是老老实实的把桌上的文件夹给拿走了三个,毕竟方辰是老板,有些他说的太直白,那除了给他自己找不痛快以外,毫无作用。
再者,那三家公司因为公投和凭单的原因,在三个月的经营非但没有什么亮点,而且还下滑了不少,说不说的,也就那样了。
“这几个月小霸王和擎天通信到也都有不少的亮点。”
说着,段勇平翻个了一本文件夹摊开放到了方辰面前。
“不过,首先我需要问您,您是要听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段勇平突然一脸蔫坏的说道。
但旋即,段勇平话音一转,依旧嬉皮笑脸的说道:“其实在我看来都都没有坏消息,全部都是好消息,只是估计您未必这样看罢了。”
听了这话,方辰忍不住捂了捂额头,他感觉自己的额上上已经冒出了无数的黑线。
“老段,你现在真的是学坏了,整日说话这一套一套的给我挖坑。”方辰瞪了段勇平一眼,没好气的说道。
段勇平笑了笑,丝毫不以为意的说道:“我就算是变了,那也是跟您在一起时间长了,近朱者赤了。”
方辰感觉自己的额头上的黑线,变得更粗更黑了,见鬼的近朱者赤。
吴茂才和慧明等人更是忍不住笑出了声,平日里难得见方总吃瘪,可今天却见到了好几次,而且说真的,现在老段这厚颜无耻的模样,还真有方总一两分的风味。
“先说坏消息吧,省的把你给憋坏了,我倒要看看究竟是什么消息,在你那是好消息,在我就变成坏消息了。”方辰摆了摆手,一脸不耐烦的说道。
“在您这其实也应该说是好消息才对,只是估计您听完之后,并不会太开心而已。”段勇平又强调了一遍,并将剩余的两个文件夹中,标记着擎天通信的文件夹重新替换到方辰面前。
“最近一段时间,擎天通信04机的销量猛涨,大批邮电局的订单涌向了擎天通信,所以导致,擎天通信的订单排期已经到了明年两月份了,如果按照预定订单来预计的话,擎天通信已经销售出五百三十四万线,以及相应的配套设备了,这大大超出了现在擎天通信的生产能力,您看下最上面的这份文件,是沈伟打过来要求增产的报告。”
看都看不文件夹中的文件一眼,段勇平直接张嘴就来。
连扫一眼文件的兴趣都没有,方辰直接抱住了自己的脑袋。
他算是理解,为什么段勇平说明明是好消息,但他看来却是坏消息的原因了。
按道理说,自家的产品卖出去的越多,他越高兴才对,但奈何04机是他全部垫资的,每卖出去一台就意味着他需要多垫一台的钱。
现在04机每万线的售价则是在一千万左右,再加上那些杂七杂八的配套设施,则基本上需要在两千万左右,那么五百三十四万线,则基本上就意味着一百零六亿八千万了。
当然了,一百零六亿八千万不可能全部都是成本,成本基本上占据售价的60左右吧,算起来已然比去年年底的时候,降低了5的成本。
没办法,谁让去年为了跟富士通,东倭电气,朗讯他们打价格战,方辰将04机的价格压得太低了。
这样的价格基本上就算是擎天通信成本远远比富士通他们低的多,但利润率也只有售价的30而已,还是加上那些乱七八在的配套设施,这才勉强能有35的利润率而已。
而今年,方辰大规模的科研投入终于绽放出了炫彩夺目的花朵。
当然了,并不是25g,25g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出现在众人面前,而是04机的成本降低研究,以及那些原本只能从国内进口的通信设备。
设备被研发制造出来,并不是说就可以万事大吉了,还是要继续升级改造,优化成本的,尤其是04机以及配套设施中,还存在着相当一部分需要从国内进口设备的情况下。
要不然的话,在前世电话机的线路价格也不可能从最贵的时候将近每线五百美元,一路火花带闪电的降到了最低四十美元左右了,足足降了十分之九还多。
所以在擎天通信实验室诸位科研专家的努力下,再次将04机以及配套设施的成本降低了5,并且那些科研专家们说了,04机的成本还能再往下降不少,现在每线一百七八十美元的价格还是有些高。
并且他们现在还有一个努力的方向,那就是努力将机房中其他原本需要进口的通信设备全部变成国产的。
毕竟现在擎天通信只能有能力,提供成套的通信机房建设方案,而不是全部都可以自行制造。
他们预计随着成本的降低,未来普通客户每线的安装成本有望降到两千块钱左右,比现在的价格足足要降低一半,甚至还多。
但这些都是未来的事情,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每线60的成本,他该掏还是要掏的。
那一百零六亿八千万的60,基本上来说就是六十四亿。
一想到这里,方辰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擎天通信这个花钱的速度着实是有些快啊。
而且沈伟还打报告过来要求继续扩大生产线,方辰感觉自己的心都在滴血,下意识就想把这个报告给直接否决掉。
毕竟现在富士通他们,已经被擎天通信打的全无还手之力,甚至精力都不再集中到华夏了,并且连价格都给涨回去了不少。
毛利小六郎他们其实也不想的,但没办法,谁让擎天的攻势太过于凌厉了,再跟擎天斗下去,他们的公司不说赔的裤衩都不见,但绝对是得不偿失的,还不如把价格涨回去算了。
这样做,虽然订单会少一点,但最起码是挣钱的,不会像之前那样干吆喝不挣钱。
也正是因为富士通这些国际通信巨头的何弃疗,所以这才导致邮电局的打量订单涌入了擎天通信,甚至连申城贝尔和燕京无线电总厂都跟着沾了不少光。
“这个报告你是什么意见?”
虽然心中已经恨不得将这报告给撕碎了,但方辰还是耐下性子问道。
段勇平毫不犹豫,甚至旗帜鲜明的说道:“我觉得擎天通信应该扩大生产线增产,毕竟只有这样做,才能扩大擎天通信对于华夏市场的占有率,不至于我们辛辛苦苦把富士通这些国际通信巨头给打跑,却落个给别人做嫁衣的下场。”
“再者,您兜里不还是有钱吗,稍微扩张一些,应该并不是什么问题才对。”段勇平话音一转,直言不讳的说道。
这就是他的意见,要不然他也不会把沈伟的报告给放到文件夹的第一位,甚至还故意引起方辰的兴趣,说什么坏消息,好消息的。
毕竟这种好不容易把敌人给打跑,但一扭头,地盘却被别人给占了的滋味,并不好受。
再者,作为擎天的总裁,他现在已经有资格,对方辰的荷包多多少少详细的了解。
虽然方辰兜里的钱,基本上都已经被分出去了,但实际上还有至少三十亿美元在兜里窝着的。
终归不论凭单,还是04机都只是在事先预备着,并不代表这些钱立马就要花出去。
而且方辰之前不也说给擎天通信留了一百二十亿的资金,现在可好,才花了六十四亿而已,还有五十六个亿呢,方辰就变得扣扣索索,那实在就太不应该了。
毕竟这奠定已经排到了明年二月份,而等到明年九月的时候,擎天通信就能拿到第一笔货款了。
而按照这个接订单的速度来算,从二月到九月,这七个月的产能说什么也花不完剩下的五十六个亿才对。
所以说,擎天通信的扩产对于他来说,已然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