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认为折家折可求担当重任,他的一双儿子全部死在叛贼手上,让他领兵剿贼,他一定尽心尽力。”
童贯对着宋徽宗赵佶说道。
赵佶微微颔首,好像是在思索着什么,片刻之后,他下令道。
“这次剿贼,就让折可求领兵吧,种师道,姚平仲担任副帅。”
“诺!臣等遵旨。”
赵佶做出决定,没有人再敢多说什么,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这次被调动的军队,全部都是西军所属,折家军,种家军,姚家军三家将门,西军的精锐力量被全部调动了起来。
一道圣旨从开封城中发出,整个大宋都动作了起来,筹备大军出征所需粮草,征集民夫,大军调动。
大宋朝的行政效率,竟然出奇的高了起来。
原因很简单,整个大宋的文官士大夫集团,对荡虏军都没有好感。
因为荡虏军打破了一个潜规则,刑不上大夫的潜规则!
大宋朝对文官集团不是一般的宽容,随便你怎么浪,杀人放火,贪污受贿……
最多最多也就是判个革职流放,反正是死不掉的。
都捞够钱了,流放就流放呗。
但是自从荡虏军崛起,文官士大夫忽然发现,这群反贼对他们太不友好了。
贪污受贿,杀!
欺压良善,杀!
草菅人命,杀!
……
反正只要落到荡虏军手里,除了少数实在是屁股干净的找不到毛病,名声还好的不要不要的官员之外。
其他的基本上是被杀了干净!
不光如此,甚至有的还牵连了家人,被杀了全家。
杀的这些文官士大夫头皮发麻,妈卖批,这帮反贼真是可恶至极。
他们心虚啊,又有几个人屁股是干净的?
要是真被这伙反贼坐了江山,他们的好日子可就没了,非但没了,还很有可能会被全家拉去菜市口看脑袋。
现在听说朝廷要剿贼了,这让他们如何能不激动!
配合必须配合!
这次剿贼的钱谁特么敢捞,老子弄你丫的。
……
安平,荡虏军伤兵营!
武安金脸上满是苦笑,撑着一个拐杖一瘸一拐的走出了伤兵营,而在伤兵营大门口,他的弟弟武安银正在那里等着他。
武安银身穿一身笔挺军装,看起来英气逼人,年轻的脸上挂着一抹笑意,看到武安金从伤兵营中走出,他有些激动的上前去,一把扶住了武安金的手臂。
“大哥,你的伤好了吗?”
武安金满脸苦笑的摇了摇头。
“大夫说伤到筋骨了,这条腿算是废了,虽然还能动,但却是使不上力气。”
“大哥,那你接下来……”
武安银问道。
“不知道,上边已经给我办了退役,伤残抚恤金也已经发下来了,足够我舒舒服服的了却残生了。”
武安金的情绪有些低落。
“没事大哥,我们先回家去。”
武安银不知道该怎么安慰自己大哥,只能是如此说道。
两人结伴回了家,两人的家位于安平县城外的一座小村庄,村庄中一间间独立小院星罗棋布。
小院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排列着,临近中午,家家户户上空都飘起了炊烟。
这是一座今年刚刚修建的村庄,是陈言下令修建,用来安置荡虏军士卒家属,以及伤残退伍士卒的。
现在加入荡虏军,不但给分田,甚至是连房子问题都给顺带解决了!
这一座村子中,几乎全部都是荡虏军士卒的家属,或者是伤残退伍的荡虏军士卒。
像是武家兄弟,他们在加入荡虏军之前,是西夏人手底下的汉人奴隶,果断生不如死的生活,没有丝毫属于他们的财产。
更别说有房子,有家了!
直到他们加入荡虏军,才在这军属村中,被分配了一间小院。
他们这才算是有了家。
两人回到家,稍微打扫了一下屋子里积了一层的厚厚灰尘,便面对面的坐在了一张桌子的两边。
桌子上摆着几碟小菜,有肉有素,还有一大坛酒,两人打开酒封,酒香扑鼻。
端起大碗,一人干了一碗!
“大哥,接下来你准备做什么?”
武安银放下大碗问道。
武安金沉吟了片刻说道。
“大都督不是给我分了十亩田吗,还有一大笔伤残抚恤,我准备把田卖掉……”
“什么?”
武安银吃了一惊,自己哥哥竟然想要卖田?
这特么不是败家子吗?!
“你没听错,我就是想要卖掉田地。”
“为什么啊?”
武安银有些不解,在这个年代,田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啊,无数人想要田地而不可得,自己哥哥竟然要卖田?
“我准备组建一支商队,做生意去。”
武安金笑着说道。
“做什么生意?”
武安银问道。
“从盐场收购一批食盐,然后拉到宋国境内卖掉,肯定赚一笔。”
“等回程的时候,再用赚到的钱买粮食,买硫磺,买布匹,再卖掉,就又是一大笔。”
武安金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自己的弟弟。
现在荡虏军境内的食盐制度比较混乱,陈言还没有腾出手来整顿。
究竟有多乱呢?
首先是盐场,盐场的管理比较松散,陈言没有精力抽调人手去管理盐场,只能是粗放经营。
不管是谁,只要给钱,盐场就卖。
不问是谁购买,购买后怎么卖。
荡虏军官方在卖盐,无数的私盐贩子也在卖盐,那些商人也在卖盐,甚至是有人将荡虏军控制的盐场中的盐,卖到了宋国,辽国,甚至是金国境内。
只不过,在陈言的命令下,荡虏军卖的盐的价格和以前的官盐,甚至是私盐比起来,价格都要低。
这让很多老百姓也是感念陈言的恩德,他们总算是能够吃到便宜盐了。
和宋朝的官盐比起来,荡虏军的售价直接少了三分之二,就算是和私盐比,依旧少了一半。
但是,即便如此,给普通百姓让利了一大截,荡虏军依旧有点赚。
ea……怎么说呢,主要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以前宋朝卖官盐的时候,假如从盐场出来的时候,成本是一,但是卖的时候就变成二了,多出来的一层除去少数到了普通盐丁手里外,全部进了主管官员的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