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盼坐在二楼上,在窗前就能够看到外面的风景。
梅州城偏向南方,沅江最大的支流萍水这里流过,风景极好,是难得的富贵乡。
关盼这样的风景,心情也好起来,钟锦看着关盼高兴,自己便也觉得十分高兴。
天下男子大都觉得女人就该待在家中,带带孩子,伺候丈夫公婆。
可钟锦知道不是这样的,他生来就是温柔的性格,又看着母亲和妹妹在家中过得无趣,便逐渐明白,天下所有人都一样,有七情六欲,有好奇心。
女子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是被拘在内宅之中,无法选择罢了。
钟锦希望他的关盼过不一样的日子,别像母亲一样,在内宅里,过那样不痛快的日子。
他总是希望关盼能够高兴些的,总是在家里,怎么会高兴起来。
“这边风景怎么样,你喜欢吗?”
钟锦询问。
“喜欢,”关盼回头,笑得温柔,“这儿看得远,风也凉快,不知道有什么好吃的。”
钟锦走到她身边,“你喜欢就好。”
他说着,从袖子里拿出来一叠纸,递给关盼,道,“瞧瞧这是什么。”
关盼接过那叠纸,展开一看,顿时有些惊讶,那是一份地契,不是别的地方,就是这里的地契。
关盼道,“怎么将这里买下来了。”
看看那个价钱,实在是不便宜,怕是把最近的入账都送出去了。
钟锦笑道,“这不算什么,你喜欢这地方就好,左右我们也不会吃亏。”
“怎么说?”
关盼询问。
钟锦答道,“你看附近那个小码头,过些日子就要改建,日后商队来来往往,这里便是最热闹的酒楼,如今多出些银子,也是应该的。”
“怎得要忽然要改,那边的码头不用了?”
关盼随口问了一句,随后她也想明白了,这消息的来由,肯定是本地的父母官,想来钟锦是占了这个便宜。
关盼玩笑道,“你们这是官商勾结?”
钟锦搂着她笑,“你倒是很会说话,哪里谈得上勾结,不过是提前知道些消息,这可是造福百姓的事情,白县令半点好处都没有要。”
“银子哪儿来?”
关盼又问,“江宁府可不会拨这个银子。”
“我找了熟识的友人,一起出银子,这事儿我是要和你商量的。”
钟锦没有多说,他这回确实大手笔,码头改建他得出些银子,这边的酒楼,他是觉得关盼会喜欢,咬着牙给买下来的,贴补上了自己的私房钱。
家里这样大笔的出账,两人肯定要商量的。
关盼道,“这事你有分寸就好,从长远看,总是好的。”
钟锦回道,“这事儿回去再说,如今说这些倒很没意思,太煞风景。”
两人便没有再提此事,一起站在窗户边往外头看。
韩妈妈这边赶回去,便跟二太太和三太太说了这事儿。
二太太笑了一声,道,“她还挺客气。”
韩妈妈道,“可不是么,老奴还没想到,她最后还喊了赵氏的兄嫂过去,叫他们把人劝住,就会给好处,想来没了那姓李的婆子折腾,赵氏一个人翻不起风浪,老奴已经安排好人过去伺候了,肯定不会传出去的。”
二太太看向三太太,道,“三弟妹,遇上这等事情,你也该想开些,若想得太多,伤了身子,受苦的还是你自己。”
三太太听完了韩妈妈的话,正在失神,被二太太喊回神,叹道,“我明白,我倒是没什么想不开,难道还指望我去留住他钟老三的心吗,我可没有那个心思。”
方才韩妈妈说了关盼劝赵氏的话,叫她留住男人的心。
这可不是唬人吗,不管当妻还是做妾,男人的心都是无用的,最要紧的,是要银子,关盼劝赵氏的那些话,赵氏要是真的钻进去,肯定要误了后半辈子。
别的男人她不知道,反正她家这位是没有心的,关盼那话说的,完全是把赵氏推进了火坑里。
二太太开口劝说道,“三弟本性并不坏,你们从前关系也很好,我多劝着他,你也多费心些,赵氏不过是个寡妇而已,你可是正室太太,还能不如她吗。”
三太太道,“人家青春尚在,我已经年岁不小了,有了头一个,就有第二个,我管不了,二嫂不必操心。”
三太太已然心灰意冷,起身便告辞了。
她嘴上这样说,心里却还是有些难受的,想想这些年,自己在夜里守的空房,自己独自抱着孩子,却等不到丈夫归来。
三太太从前不愿意想这些事情,只当做梦一样,但这回赵氏有了身孕,她好像彻底从梦里醒来了,再也不会想那么多了。
送走三太太,韩妈妈道,“太太,您就别费心劝三太太了,三爷那样的性情,怕是仙女下凡都哄不住他。”
二太太自然明白,道,“我知道,不过你说说,要是老三媳妇的心思不花费在她男人和孩子身上,那要花费在哪里。”
韩妈妈还算了解二太太,回想着三太太的话,道,“只怕三太太不在意三爷,便是要在意家里头的银钱的。”
三太太原来的心思还在钟三爷身上,在家也是对二太太唯命是从,也不会争夺家里的东西。
但现在不一样了,三太太看得分明,三爷靠不住,那靠得住的,只有家里的银子。
二太太管家,三太太若是要争,说不定真的能够争去些东西。
二太太摇着手里的团扇,道,“是啊,就不能稍微消停些,叫我过过安生的日子。”
韩妈妈迟疑片刻,道,“太太,三爷和咱们家二爷是亲生的兄弟,这家里头有什么,肯定少不了三爷的。”
二太太想要的太多,韩妈妈倒是觉得,不必争得太多。
钟锦是继室生子,那便罢了,人家亲兄弟,不能太过克扣了。
二太太扶着额头,“罢了,公中还得给这赵氏养胎,每年多少银钱合适。”
韩妈妈道,“五十两就半点不委屈赵氏和孩子了。”
五十两已经很多了,家里头就算人多,一年有五十两日子也能好起来。
二太太道,“你去办,就五十两。”
韩妈妈应下,又说了些事情,道,“太太,您还记着,那关氏进门的时候,险些给人绑走了?”
二太太自然不能忘,她蹙眉道,“如何?”
韩妈妈道,“贾二家的最近正私底下悄悄打听呢,若是叫人知道,只怕要对太太您不利。”
这事儿说起来也是凑巧,二太太本来只是找人去吓唬关盼,结果韩妈妈叫自己的侄子去找人,还真的找回来两个盗匪,这就凑巧了。
二太太说起也是无奈,道,“叫他吩咐下去,这事儿绝不能有丁点儿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