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逛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真是心理医生 > 织梦卷·词条释义

织梦卷·词条释义(1 / 1)

【潜意识论补充】

杜撰。

一个正常人发疯的原因,必然是遭受着什么痛苦,所以迫使潜意识接管大脑和身体。在这种情况下,产生无法自控,暴力倾向,还有其他恶劣的行为。但本身,这应该都是潜意识求生的本能。

按照《潜意识概论》所展现的理论逻辑来看,人发疯的过程,可以看做是理智思维承受不了过量的打击,导致精神崩溃,从而潜意识接管身体,虽然显然疯疯癫癫的状态,但起码不会有求死的想法。这也是人的自我保护机制。

【心理需求控制生理】

进化使得人类男性失去了一根骨头,那又用什么方式去补偿呢?人类和其他动物不一样,不存在统一的发情期设定。猫咪到了发情期,就会只想着这种事。但过了发情期,就完全没有了欲望。所以它们的繁衍行为,真的只是繁衍,不存在其他的因素。但人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是心理需求控制生理的反应来源。

【震荡效应】

大脑在经过一次次的撞击之后,蛋白质和脑细胞已经被混合,脑袋里充斥着细微的血块。而这些血块,会造成巨大痛苦。

【躯体完整性认知】

这就是人对自己躯体完整性的认知。这不仅仅是因为方便的问题,还在于觉得是不是舒服。如果不剪指甲,可能对生活也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心里就是不舒服,就是想剪掉。

或者手上有一个倒刺,必须要拔掉。或者身上多了一个蚊子叮的包,就算不痛不痒,还是不喜欢皮肤有一点凸起的感觉。这就是你潜意识里的完整性。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五官四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己。而这个‘自己’的一种在心理上的存在。当身上出现了一些不应该出现的东西时,内心就会十分厌恶,想方设法的把多余的东西去掉。就像是......鲸鱼身上的藤壶一样,那种心理的不适,会让你想办法解决。这就是躯体完整性认知。

【躯体完整性认知障碍】

很少一部分人,他们的躯体完整性认知出现了障碍。这是一种罕见的心理疾病。这样患者通常认为,身上某些健康的器官并不属于自己,他们会幻想或者实际切除这部分器官,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满足。

比如,在他眼里,缺了一条腿的自己,才是完整的自己。而多余的那条腿,对于自己来说是不应该存在的。就像是一个人发现自己有三条腿,所以必须要把多余的腿锯掉一样。对于这些人来说,可能自己的胳膊,或者自己的腿,在他们眼里是多余的。

对于躯体完整性认知障碍的人来说,这不是残疾,而是原本完整的自己。所以他们会想尽办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且这种切割欲望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性唤起,也就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他们在性幻想时往往需要借助于肢体残缺的幻想,才能达到更好的高潮体验。所以这种病的出现原因,很有可能是生理欲望导致的心理扭曲。就像一个人只能看到某种特别的衣服,才能达成兴奋效果一样。

除了生理欲望的扭曲,还有两种情况。一是大脑映射错误,这种几率很小大脑里有肿瘤导致感知神经失灵,觉得自己身上的某一个肢体,并不是自己的。还有一种情况,和童年有关。

患者往往在童年早期就开始出现症状,而且大多数在童年得不到重视。所以我认为,当患者发现受伤可以得到家人的关注之后,这种自残以得到照顾的想法可能会不断强化,最终导致他们想要通过切割自己,来持续获得身边人的爱。

【理性的尺度】

过分的理性,可能意味着严重的人格问题。比如反社会人格,自恋人格,马基雅维利主义者。这些人的特点就是缺乏共情能力,自私、冷酷、功利至上。但从人性本源的性质来讲,这没有什么问题。但在社会性上,这代表着极度的危险。不过这种绝对的理性,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讨厌的东西】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喜欢的东西并不能代表这个人的性格,而一个人讨厌的东西,才能真正的显示出这个人的性格。

人都有从众心理,或者是崇拜心理,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个人的喜欢可能是随波逐流,也可能是叶公好龙。但这个人讨厌的东西,绝大多数都是真的讨厌。

【男性的攻击本能】

远古时候,原始人的男性去打猎,女性采摘果子或者在家育儿。而男性在捕猎的过程中,形成了深入骨子里的暴力倾向。这个世界上的男性,内心都有崇尚暴力的基因。所以那些对抗性强的运动,男性观众都是占据绝大多数的。

慢慢的,人类有了文明,人类不需要在打猎。但深刻在潜意识里的暴力情绪,又如何释放呢?在电子游戏没有出现之前,男人们喜欢聚在一起喝酒,斗殴,混混层出不穷。

不管男女,每个人身上都有两种本能。一种是求生本能,一种是毁灭本能。所以当你的另一边心情很好的事情,会愿意和你在一起亲热。可是心情不好的事情呢?他的暴力基因被激活,潜意识里的毁灭本能出现。他需要找到一个目标去攻击。通常来说,游戏是发泄途径。

【不快乐的想法】

斯坦福大学心理研究现实,人总是有低估他人负面情绪的倾向。

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总是觉得别人很开心,只有自己是倒霉的。其实只是因为你下意识的更关注和自己相关的负面情绪。每个人都是如此,所以你眼里快乐的人,也许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快乐。

开心和难过是有程度的,压力大的人不会把这些表现在脸上,不是只有哭出来才代表悲伤。心理常识,别人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快乐。

【夜晚的多愁善感】

白天每个人扮演的都是社会角色,所以的思想活动都是有较强主观意识的。而到了晚上,人们潜意识的认知,就从社会角色转化成了个体角色,更会考虑自己的想法。这就是为什么人在夜晚的时候总是会胡思乱想,因为这个时候人的感情是最丰富的。在这个时候人的内心防御会降低。

【危险的潜在人格】

一个人追求你的方式越激烈,那分手后他就会用更激烈的方式报复你。因为这种人的内心往往比较极端。一个人可以毫无尊严的去追求别人,甚至死皮赖脸,不在乎全世界的目光,这样一点都不浪漫,甚至很危险。愿意付出的东西,一定是有回报的。追求的原因可能只是把你当做必须要征服的东西。那么在得到之后,就不会那么珍惜了。但是你已经失去了选择离开的资格。

很多情杀的起因,其实都是因为这种人的存在。

【安全感】

大多数人,其实安全感都是很匮乏的。所以这样的人,对于亲密关系的需求是融合性的,这种融合性是需要对方的热情主动,还有不断的承诺。如果稍有不够热情的地方,得不到及时回应就会陷入痛苦。所以这种融合性恰恰会让对方觉得麻烦,甚至会推开对方。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单身。

你永远不会担心自己的父母会不爱自己,所以这样的安全感即使发生任何事,也能转头就忘。可爱情面对的确实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单独个体,这样的存在就代表如果你不去维系关系,那么永远的离别是很可能的事情。

【巴纳姆效应补充】

传统星相学、占星术中,还有十二星座、算命先生,往往都是利用巴纳姆效应来自圆其说。

一般情况下求助算命的人都是在情绪低落的阶段,屡遭生活挫折使他们丢失安全感,听天由命的依赖心理容易接受算命先生的暗示。算命先生利用巴纳姆效应中笼统性、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去揣摩对方的内心感受,说出一些模棱两可的既往判断和未来预言,用词笼统而抽象,多是人生常见的一般共性。

由于求助算命者常把算命先生视为先知先觉、神的使者,当算命先生说出开始,自己就会潜意识补全内容,所以就会感到算得准,说的很扎心,好像戳中了自己一样。

【人性的镜像效应】

人际关系中,有一种镜像效应。就是说如果你去模仿一个人的习惯,那么你就可以很快拉近两个人的关系。人喜欢和相同的人交朋友,这样能找到认同感。但是注意两点,不要过于刻意频繁的模仿,这样会让人更加反感。还有就是不要模仿缺点。镜像效应的对象,要建立在礼貌的前提上。

【小艾伯特实验】

1920年,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布罗德斯·华生和他的助手罗莎莉·雷纳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了这项实验。

约翰为了研究“人的情绪是否和动物一样被人为控制,由条件反射产生”。

于是约翰和助手从一所医院挑选了9个月大的孩子,也就是小艾伯特进行这项研究。而小艾伯特的母亲每天可以得到1美元的报酬。

在实验开始之前,小艾伯特首次短暂地接触白鼠、兔子、狗、猴子、有头发和无头发的面具、棉絮、焚烧的报纸等物品。此时小艾伯特对这些物品均不感到恐惧。

大约两个月后,当小艾伯特刚超过11个月大,约翰和他的同事开始进行实验。开始时,把小艾伯特放在房间中间桌上的床垫上。实验室白鼠放在靠近小艾伯特处,允许他玩弄挥它。这时,儿童对白鼠并不恐惧。当白鼠在他周围游荡,他开始伸手触摸它。

在后来的测试中,当小艾伯特触摸白鼠时,约翰和助手就在小艾伯特身后用铁锤敲击悬挂的铁棒,制造出响亮的声音。毫不奇怪,在这情况下,小艾伯特听到巨大声响后大哭起来,并表现出恐惧。

经过几次这样将两个刺激配对,白鼠再次出现在小艾伯特面前。这时,他对白鼠出现在房间里感到非常痛苦。他哭着转身背向白鼠,试图离开。

此时,显然这名男婴已经将白鼠与巨响建立了联系,并产生了恐惧或哭泣的情绪反应。

在实验的17天后,当约翰将一只兔子带到房间,小艾伯特也变得不安。对于毛茸茸的狗、海豹皮大衣,甚至华生戴上有白色棉花胡须的圣诞老人面具出现在他面前,他都显示出相同的反应。

约翰认为,小艾尔伯特对白鼠的恐惧泛化到了许多相似事物上:他开始对小狗、白色皮毛大衣、棉花、华生头上的白发以及圣诞老人面具等毛茸茸的东西都感到恐惧。实验说明了恐惧情绪是可以通过条件反射后天习得的。

所以现实中有些人害怕某种动物,也许就是在你没有记忆的小时候,受到了类似的惊吓。虽然你没有这种记忆,但是你的潜意识已经记住了这种伤害,并且伴随一生。

该实验完成后,扭曲了婴儿的心理,被后来的人认为违反学术道德。

小艾伯特去世的时候,年仅5岁。

【性别实验】

加拿大的一位母亲生育一对男双胞胎,在一次手术的过程中,医生建议将一个进行性别改变,将弟弟作为参照物,证实性别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逐渐养成。

,其中一个男孩被换上异性的器官,但该男孩由于年纪较小,还处在发育阶段,身体其他方面还无法彻底改变本来性别的特质。

慢慢他开始变得情绪化,甚至开始抑郁,最后父母才将这个隐藏的秘密告诉了他,后来他坚持做手术改变回了男性,还恋爱结了婚,所有人都以为他可以正常生活,没料到几年后他还是选择了自杀。

【人类和猩猩实验】

科学家凯洛格夫妇,把自己九个月大的孩子唐纳德和一只幼年黑猩猩古亚一起抚养,想看最终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变化,会不会在长大之后融入人类的社会。

在实验初期,猩猩和人类确实是在互相学习,学会了人类用勺子吃饭的方式,并且还会模仿婴儿发出的声音,模仿人类的行为,同时婴儿也开始学习猩猩的叫声,两者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

可是在一年之后科学家就发现了异样,因为孩子出现了“猩猩化”的改变,甚至无法被控制。猩猩变得开始有“人性”,但因为猩猩和人类的生长周期不同,猩猩也不能完全进化到理智的程度。

也就是说,孩子变得野兽化,猩猩变得人性化。最后考虑到孩子即将变成“半个猩猩”的原因,实验被迫停止。

猩猩古亚送回去动物园后,古亚却觉得自己不属于那里,它已经在内心把自己认为成了一个人类,最后在动物园死亡。

而唐纳德经过凯洛格夫妇的心理治疗和教育后,长大成为了一名神经科医生。但这还没有结束,在凯洛格夫妇去世后没多久,唐纳德就因为抑郁症自杀了。

【罗森塔尔实验】

1968年,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三个班,对这十八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之后,罗森塔尔说了个谎言,他把这些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是天才,一组是平庸。但是他们只告诉了老师和校长,没有告诉那些学生。

八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十八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被认为是天才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至于剩下的......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的评价,教师又将自已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暗示死亡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加拉德,他把一个死囚的眼睛蒙上,然后告诉他会被放血而死。但实际上并没有放血,只是在滴水。结果那个死囚把自己吓得休克过去了。这也是一种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人们为了追求成功和逃避痛苦,会不自觉的使用各自心理暗示。

【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就是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比如一幢有少许窗户玻璃被打破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

就像住宅小区里面的小广告,要么就没有,如果有就很多。因为当有第一个人贴上小广告之后,那么后续的只会越来越多。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

【完美金身理论】

由破窗理论延伸出来,是本书杜撰的部分。

错误只有零次和一万次的差别。当一个人从未犯错,那么他就会努力避免犯错,那是一种心里上的“完美感”,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好的,优秀的,所以也会努力维护这种优秀。

而当一个人犯过一次错误之后,那种“完美感”被打破,再面对同样的问题,那么底线就没有那么好坚守了。甚至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因为自己已经犯过一次错误了,那么犯错一次和犯错两次,好像也没有区别了。从而使得最后的结果越来越严重。

当潜意识里出现这种思维的时候,意味着就是堕落的前兆。既然有了漏洞,那么犯错是早晚的事情。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

破窗理论带来的负面效应,几乎是不可逆的。

【天使综合征】

天使综合征又称天使人综合征、快乐木偶综合征、安格曼综合征,是一种遗传异常所致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属于非进展性脑病。特征性表现为智力低下、快乐行为、严重语言障碍、共济失调、睡眠障碍及癫痫发作等。发病率1/40000~1/10000。无法治愈,但症状可随年龄增长而减轻。

根本无药可治,唯一能缓解的办法只有不停的受到惊吓,然后哭泣,这样的刺激会延缓病情的爆发。

【记忆之路的纵深】

除非经由记忆之路,人不能抵达纵深。

人活在时间的河流中,要理解现在,就要从理解过去开始。过去不可避免的走向未来,但其中的一块礁石,一处险滩,一阵碧波都可能是命运翻转的因素。

【共性】

变态和成功人士,有几个共性。

第一个共性就是语言能力。简单的说,就是画大饼,蛊惑人心。

第二个共性就是极度的自信,甚至根本不在乎别人的想法。很多人遭受打击之后会失落,但是他们不会,他们相信自己会成功,所以不在乎别人怎么看。

第三个共性就是不计后果,敢于从事高风险的活动。人生的豪赌,他们眼睛都不眨一下。缺乏恐惧和强烈自信,虽然是两个极端,但实际上是一个概念。

第四个共性,就是没有绝对的是非观。有些事情能得到好处,错的也去做。冷血的商人,冷血其实也是一种变态。眼里只有利弊,没有对错善恶的人,就是变态。

第五个共性,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那些出名的罪犯,往往都是高智商爱学习的。所以说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

【美丽混乱效应】

人际交往中有一个示弱定律,每个人在社交关系里都喜欢其他人开放和示弱的姿态,会增加亲切感。但是人是一个矛盾体,喜欢别人示弱,对于自己却严防死守。这种心理被称为“美丽混乱效应”。

【青春期大脑边缘系统发育】

人在25岁之前脑子里只想着玩,这是正常的。人的大脑有一个发育的过程,而25岁大脑才会完全发育好。青春期首先是大脑的边缘系统发育,这是管理情绪的部位。这就是为什么青春期的少年少女,总是陷入莫名其妙的哀愁和悲伤里。青春期情感丰富,是因为大脑的情绪系统在发育。所以在这个时候,感情特别丰富,快乐和不快乐都被放大。因此游戏会更加好玩,学习变得更加无聊。

【前额皮层规划发育】

管理情绪的边缘系统发育早,管理自我规划的前额皮层发育晚。导致年轻人很难控制自己的娱乐时间。就像是一辆刹车系统失灵的跑车,这不是少年的错误,这是大脑还没发育好。

【晚睡晚起褪黑素分泌】

人身上有一种可以产生睡意的激素,叫做褪黑素。在十几岁到二十几岁这个年龄段,褪黑素晚上分泌的时间比较晚,所以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是很正常的。

【耳朵虫现象】

earworm,耳朵虫。没有征兆,结果一首歌或音乐作品的某个片段不由自主的反复在脑海里出现。于是脑子里满是一首歌的旋律,翻来覆去,嘴里不由自主的哼出来,走到哪儿都挥之不去。

研究表明,不同的人对其感受度不一样,但几乎每个人都曾受过耳朵虫的侵扰。

解决办法就是把循环歌找出来,然后从头到尾的听一遍,要认认真真的听,特别是注意结尾的部分,仔细的听完。听完了,对这首歌的记忆就从一个片段变成了整首’,所以当你的潜意识再试图进行循环的时候,想起来的就不是一个片段,而是整首歌。

太长的记忆是没办法进行非主观的循环,潜意识提取记忆片段的权限不够了。潜意识也很难把这个完整记忆循环。这样一来,问题就解决了。

【富兰克林效应】

人都是喜欢积极方向的心情,所以当人帮助别人的时候,内心会有开心的感觉。并且在这个时候,潜意识会给帮忙的人一个印象“既然自己帮助了这个人,那么自己应该不会讨厌这个人”。这样就是可以拉近好感度。

【黑暗效应】

在黑暗的场合下人的安全感会降低,这样两个人在一起会下意识的互相靠近,更容易产生信任和依赖的感觉。

【遗传心理学】

从遗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发展的本质,就是让自己的基因流传下去。所以男性都花心,因为他们骨子里渴望和更多人发生关系,传播自己的基因。而女性更会在乎自己的基因能否好好的遗传下去,所以会关注男性的物质实力。因此,男人喜欢美女,女人喜欢有钱人,这属于遗传的天性。只不过规则和法律束缚住了每个人,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恒河候实验】

实验过程,略。

母对孩子的养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喂饱层次,要使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为他提供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通道的积极刺激,让孩子能够感到父母的存在,并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安全感。

爱哭闹,爱渴求,爱折腾的宝宝有时让人心烦,但是这恰恰说明这样的宝宝具有一种积极的情绪,也就是:对亲人的依恋。

为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是保障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儿童与依恋对象之间温暖、亲密的联系使儿童既得到生理上的满足,更体验到愉快的情感。

与喂食相比,身体的舒适接触对依恋的形成起更重要的作用。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肌肤接触,如抱抱孩子,摸摸孩子的脸、胸、背等让孩子体味着“接触所带来的安慰感”。

这种接触的安全感不仅仅是对婴儿,即使是对大一些的孩子,比如十几岁的孩子也是如此。

还有就是要尽量避免父母与孩子的长期分离。长期分离造成的“分离焦虑”对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有明显的消极影响。父母应尽量克服困难,亲自担当起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如果必须分离,应与孩子做好沟通并坚决离开。

父母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敏感地作出反应,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做亲子游戏时,父母应保持愉快的情绪与孩子玩耍,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孩子有了安全感,才能逐渐形成坚强、自信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一个对人友善、乐意探索、具有处事能力的人。

最重要的是,这证明了即使婴儿不存在记忆和主观意识,但潜意识对于“爱”的渴求也早已经出现了。

也就是说......人在主观意识形成之前,其实身体是由潜意识进行管理的。潜意识对爱是有敏感性的。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主观思维出现,开始记得事情产生记忆,这个时候潜意识退居幕后,主观思维主导一生。

但就算是主观思维主导了你的一生,但你仍然受到潜意识的影响。因为在你身体出现,思维还没有出现的那段时间,潜意识才是你身体的真正主人。

往后的终其一生,潜意识都会把婴儿那段时间得到安全感,源源不断的输送给你。

【季节与性格】

夏天出生的人一般比较乐观,而冬天出生的人更容易抑郁,甚至精神分裂的可能性也增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现在的猜测是,因为夏天的阳光比冬天多,阳光多会让人身体维生素d增多,维生素d可以让人产生快乐的情绪。

【道德发育】

人的道德感,其实有三个发育阶段。

九岁之前是第一阶段,没有道德感。所以小孩子做事情只会看大人的脸色,他不知道什么是对错。这个时候家长的教育,主要是让孩子培养出底线感。这个时候,如果犯错是不能娇惯的。因为没有惩罚,就会出现熊孩子。

九岁之后是第二阶段,人才会出现道德感,才会出现共情能力,也愿意服从社会的道德观。这样的人,才算是一个完整性格的人。

第三阶段,不就是靠年龄划分,而是靠人自己的悟性划分。经过思考有了自己的道德体系和思想,不盲目服从。但这个领域不是所有人都能到达的。所以新闻上看的那些,有的人几十岁了还是不讲道理,任性妄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绝大多数都已经在第三阶段的时候,这些人还在第二阶段。

【进化心理学宠】

人对孩子,特别是婴儿,是有骨子里带着的宠爱基因。这种基因带来的影响,就是进化心理学的一部分。

全世界的对于美的审美其实是有共同点的,特别是女生。小下巴、大眼睛、小鼻子、皮肤好,符合这几点的基本都是漂亮的女生。而这些恰恰是婴儿所具备的特点。所以人们喜欢这样的女生,真正的原因是喜欢婴儿的基因在影响你的审美。

【焦点效应】

九岁之后才会出现共情能力,这个时候才会慢慢的理解别人。但是在共情能力完全发育之前,人是不会想这些的,你关注的只是你自己。这种心理其实并不能完全消失,就算你长大了,如果有一天穿了一件不好看的衣服,或者女生没有化妆出门,你就会觉得别人都在看你。实际上那只是你过于关注你自己了而已。这就是焦点效应。

【成长狂妄期】

孩子在成长的前期,会经历一个超级狂妄期,在这个时候孩子会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是最厉害的,所以都喜欢英雄人物。他们内心渴望自己是英雄,他们也深信不疑自己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未来是一定有一番成就的。而这个时期,就是孩子的人格中自信产生的时期。当然这个超级狂妄期会随着后面的教育慢慢消散。

如果超级狂妄期的孩子得到了足够的信任,那么他以后成长起来,就是一个拥有足够自信的人。但是如果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信任,甚至还有打击,那么未来成年之后,就会变成一个胆怯、不自信的人。因为他的自信在最关键的发育期没有得到充分的养分,已经发育畸形了。这是不可逆的。

【自恋性人格障碍】

自恋性人格障碍的患者,会认为自己是全世界的中心,就像是单机游戏里面的主角。所以这样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会牺牲其他人的利益。甚至一旦输了,就会折磨所有阻挡他的人。

【马基雅维利人格】

极端的利己主义者,没有道德约束感,这种人对金钱和权力有渴望,而且擅长操控和欺骗。

【精神病态患者】

这种人没有共情心,无法感知其他人的情感,所以表现就是极度冷血,其他的痛苦对其没有任何的感染力,甚至还会觉得别人陷入痛苦很有趣。

【表演型人格障碍】

普通人中每四十个人,就差不多有一个这样的人。这种心理带来的效果就是永远在演戏状态,是个戏精。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接触过表演型人格障碍。

举个最鲜明的例子,社会上的渣男渣女就是这种性格,表演型人格障碍。他们觉得自己充满魅力,所以喜欢和很多人保持暧昧关系,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就像是演电视剧。情绪化,容易焦虑,不能忍受批评,认为错误的总是别人。

表演型人格障碍几乎无法治疗,特别自私自利,若对他们善良关爱,他们就会利用你,当你傻。根本不能变好。

而这种病的起因基本上是从小缺乏家庭的关心。缺乏安全感会有表演性戏精,边缘化人格,自卑,多疑,敏感等,一系列都是小时候父母经常吵架不给关爱居多。父母的自私,导致孩子受苦。

【边缘性人格障碍】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这可能是不致命的精神病里命运最悲惨的。这样的人是无法得到幸福的,因为当这样的人获得幸福,就会开始自我怀疑。

在内心中,这样的人会认为自己不可能得到幸福,所以一旦有人对她好,她就会想尽办法的毁掉幸福,比如不停的试探这份爱情是不是真的。不停的作,不停的闹,直到爱她的人忍无可忍。

但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她本人也会陷入极度的痛苦中。这样的人观念非黑即白,害怕孤独,恐惧被抛弃,情绪易怒又不稳定,有极强的掌控欲。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内心有一个伤痕累累,永远哭泣的小孩。当这样的人被爱的时候,这个悲伤的小孩就会说,这一切都是假的,他不是真的爱我,自己不会得到爱的。

所以这种人在人际关系中,只要稍微有一点问题,就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所以会马上拉黑删除一条龙。比起一段感情的开始,从骨子里更渴望感情的结束。

甚至会不定期的删除自己的联系人,能从这种和别人“断绝关系”的行为中,得到病态的快感。

而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产生,很多时候都是因为童年时的感情缺失,自己的感情需求被父母无视,得不到回应产生的。

【恐惧型依恋人格】

恐惧型依恋人格症状,恋爱时害怕被抛弃,所以喜欢查岗确认,满足自己的安全感。想念另一半但却忍着,不喜欢主动发消息,害怕自己太主动,显得太依赖对方。如果对方偶尔不粘人,就觉得对方不爱自己了。甚至不停幻想两个人分手的场景,甚至幻想自己可以在对方背叛之前,提前结束,免得受伤。

这样的情况,一般都是童年目睹了父母的争吵和暴力,或者被父母长期否定和辱骂,所以长大后在亲密关系中患得患失。

【讨好型人格】

越是渴望爱,就越得不到爱。这样的人不会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害怕影响别人,被别人讨厌。这样的人看重别人的评价,对别人的要求无法拒绝,害怕让别人失望。只要别人稍稍展现一点善意,就恨不得掏心窝的什么都给对方。

即使别人损害了自己的利益,这样的人也会努力找一个理由,然后轻易的原谅。可越是这样容忍,就越被别人伤害。这就是讨好型人格。

这样的情况多数是原生家庭没有被父母好好爱过。所以卑微、敏感、懦弱、玻璃心、也害怕与人发生冲突,所以委屈求全。

可所有的委屈不会平白无故的消失,只会郁结在体内,变成攻击自己的气郁、抑郁体质。每一次忍耐都会变成自虐的一个理由。

【变狼妄想症】

变狼妄想症非常的罕见,他们觉得自己是狼人,甚至深信不疑,以至于改变了自己的生理认知。非常危险,因为这种妄想症是真的会吃人的,处于捕猎的习惯,他们会捕杀孩子甚至是婴儿。

【成瘾的本质】

所有瘾品的本质,都是让人忘记与这个世界的联系,从而忘记这个世界对自己的抛弃。

【犯人心理】

只要犯下罪恶的人不被抓获,那么这个人就永远不会后悔的那一天。

【人类战斗本能】

如果你听到巨响,声音的信号会直接传到你大脑的杏仁核,恐惧会让你的大脑高速运转,并且伴随瞳孔放大接受更多的光线,也就是更多的视野信息躲避危险。呼吸急促,促进血液加快到四肢,让你更有力量。这就是人的战斗机制。

人在这种战斗状态下,会比平时跑的更快,跳的更高,反应能力提高百分之八十。这就是所谓的爆发小宇宙了。潜能就是这样被激发的。

但是也有弊端,如果你在演讲或者表演,紧张的话血液都在四肢,大脑反而没有了力量来源,导致一片空白,手足无措。这就是人类祖先留下的防御机制,古时候遇见危险不是打架就是逃跑。他们肯定想不到,后代会站在讲台上表演,而且还会紧张。

【失认症】

变成了一个像电脑一样的人,认知里视觉上的自我,已经消失了。完全迷失在一个没有想象力,没有联系的抽象世界里。给他一个手套,他根本认不出这是手套,可能以为是什么容器,但就是无法把手套和自己的手联想起来。在他的认知里,手套和手的关系,就像是把头放在抽屉里一样荒唐。

在他认知的抽象世界里,是无法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甚至是认知把这个世界真正的联想出来。他只能看到一个事物的某个细节。甚至如果你把他的手,忽然举起来给他看,他都会否认这是他自己的手。

【反社会人格】

天生带有变态基因的人,长大后之后越来越残暴。就好像是潜意识叛变了,不停在内心进行蛊惑,促使原本的理智妥协,然后不停的杀人。

【分离性障碍】

分离性障碍,也叫歇斯底里症。具有暗示性、表演性、自我中心、情绪化、幻想性等性格,封闭性的同源文化环境,多因素遗传。丧失近期的阶段记忆,外界的刺激几乎或完全没有反应,过后患者对过程全部或部分遗忘等。被认为是患者无法解决的内心冲突和愿望的象征性转换。

这种病常出现在受教育少的人身上。比如一个没有文化的人,有一天忽然一只耳朵失聪了,但查不出任何问题,这就是心理原因。这个时候只要知道这个人迷信什么。比如迷信某种宗教,迷信某个国家,迷信某个人。然后拿出一个糖豆,告诉这个人这是神药,是你一直崇拜的某种宗教、某个国家、某个人最新研制成果。等吃了这颗糖豆,失聪就直接好了。

人的大脑,或者说人的潜意识完全可以营造出一种假象,屏蔽掉人身上某方面的能力。就像人格分裂出来的交替人格,可以表现出某方面的惊人天赋,比如绘画天赋。但是回归原始人格之后,这种能力就消失了。

【知识诅咒】

物理学家兼哈佛大学教育学家埃里克马祖尔认为,对某事了解得越多,把它教授给其他人的难度就越大。

所以很多时候,人们厌烦那些“不说人话”的专家,张嘴闭嘴都是一些专业名词。但这些专家自己也很冤枉,因为他们已经用自己经常用的词汇去形容了,但是大家居然都听不懂,明明自己解释的那么“具体”,别人就是不明白呢?

攀岩的人,是不能按照原来的路再下来的。

这就是知识的诅咒。

【强迫式幻想】

这种病的症状,就是他们的梦境,是一场永远不会完结的连续剧。也就是说每天晚上做的梦,剧情是连贯的,人物也是固定的。就像是穿越到了一个平行时空。这种梦一做,就是连续几年。而且真实性几乎和现实差不多。

有一个患者,他在梦境里认识的人和现实中一样,但在梦里这些人都喜欢他,都是他的好朋友。但是在现实中,他们却根本不熟。于是梦中变成了关系亲密的人,梦醒就毫无关系。这种梦境和现实的撕裂感,让他几十年里都陷入痛苦。

甚至还有一部分患者已经自暴自弃,开始努力去过梦境里面的生活,把梦境当成真实的世界,而把醒来的真实世界,当成一场梦。

但问题是,当他们陷入梦境的时候,现实中的身体处于一种机械的挂机状态,会重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比如在房间里来回走,几个小时,脚底已经磨出了血。

【节日抑郁】

大多数人都有这个反应。越是到了热闹的节日,就越觉得孤单。看到身边和网上各种的热闹,让自己产生了全世界都很开心的错觉。可是自己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开心,所以产生了心理落差。

【同一性危机】

青少年心理成长中同一性危机。因为成长过程中缺少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内心的压抑和分裂感不能统一,所以这个时候可能会通过对明星的崇拜,从而重造自我的内心。青春期的少年少女,会被一种无意义感所困扰,找不到自身价值。

【回避型依恋人群】

这种心理问题就在于,当她喜欢上一个人后,如果这个人对她也表现出喜欢,那么她就会瞬间失去兴趣。她可以喜欢别人,但是别人不能喜欢她。他们厌恶喜欢自己的人,严重的还会有生理恶心的反应。

这种心理情况的起因,是童年时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心和爱,久而久之就开始回避爱。因为只有回避了,就不会失去。

【拟娩症】

一些男人在妻子怀孕的时候,会肚子变大,并且会有呕吐、失眠、情绪不稳等妊娠反应,就像是孕妇一样。

这当然不是真正的怀孕,这就是拟娩综合征。这是因为妻子怀孕后,对妻子身体的过度关心,这种压力会降低男人的雄性激素,再加上移情的原因,有了和妻子相同的心里感觉。而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就产生了这种症状。

【纸性恋】

这种就是很多二次元重度宅男的问题。这种人对真实的人类没有感情,只对虚拟的角色有兴趣。比如经常有猎奇新闻,有人和动漫角色结婚,这就是纸性恋。

【充者综合征】

这类人总是认为,自己能达到现在的位置,不是凭借真才实学,而是侥幸。所以这类人生活在恐惧之中,因为害怕别人拆穿自己一无是处的本质。

【心盲症】

也叫想象障碍。有些人是无法在脑海中构建出画面的,这不是想象力的缺少,是大脑构建功能的缺少。大概每一百人里,就会有两个人患有心盲症。

【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就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比如试的衣服穿上照镜子,就在潜意识里觉得已经是自己的了,所以就会忽略一些小瑕疵。

【拉普拉斯兽和决定论】

和心理学关系不大,略。

【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

任何事物的改变都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变化势必会引起另外一种物质的变化。

【裂脑人症】

人的大脑是分成左右脑的,而把左右脑连接起来的那部分脑部器官,就是胼胝体。如果说人的左右脑是各自为政的地方政府,胼胝体就是中央集权的王朝。如果胼胝体损伤,左右脑会自行发育,失去同步。

【后天性学者症候群】

后天性学者症候群,又叫获得性天才综合征。当人的左脑额叶和颞叶区域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后,右脑会弥补你左脑失去的功能,从而激发大脑潜能,获得更强大的才能。

【杠精】

杠精都是为了优越感。比如在知识、智商、见闻上的优越感,在一个话题上进行各种复杂的深入。或者是看到优秀的人,产生了嫉妒,所以强行抬杠,制造缺点,拉低对方的位置,增加自己的信心。本质上,其实是心理防御的一种,要维持心理平衡。

【老好人】

很多普通人其实都受困于自己的思维惯性。也就是所谓的老好人形象。觉得自己必须是一个老好人。因为潜意识里,需要别人觉得自己是好人的认证,所以习惯性的去牺牲自己的利益,压制自己的情绪。仅仅是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好人的廉价认证,就用尽一切去努力得到,不惜委屈自己。

这就是绝大多数人的童年中,被长辈特意调教出来的价值观,而且是用惩罚恐惧去调教。这一切只为了当一个所谓听话的好孩子。最后结果,就是让孩子长大后会为了别人一个虚无的好’认证,就忘了自己的需求,变成懦弱、妥协、没主见。注定被人欺负的老好人。

【道德实验】

内容过多,剧情过去不久,略。

【织梦的本质:爱的能力】

纵然身上天生携带着恐怖的基因,但终究无法动摇那颗被爱包裹的心。

好的童年治愈一生,坏的童年一生治愈。

最新小说: 绝色总裁的贴身保安 重生之红色财团 重生后钻进病娇女财阀老婆怀里 失恋后,发现好兄弟是清冷校花 年代1979:带着老婆孩子吃肉 秦玉颜若雪 白月光回归,合约妻子和我离婚了 绝症最后半年,总裁妻子悔红了眼 韩城大佬 被骗西非,比缅北凶恶一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