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豪贾 > 第一百八十七章 扬州

第一百八十七章 扬州(1 / 1)

“人生鼎沸,门庭若市,人山人海,欣欣向荣,好一片繁花盛开之地也”

刘建笑道。

“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杭州我虽没见过,但其繁华我也是早有耳闻,但这扬州的富庶绝不亚于苏杭之地,江南景秀,独富一扬嘛”

韩雍也笑道。

“想当年炀帝营建东都,江都,修建大运河,龙舟,三征高句丽,弄得百姓苦不堪言,但这大运河确连通南北,造福于后世,运河漕渠,造就汴京,临安富庶,至今百有余年,如今北至通州,南至杭州,因这大运河而繁富之地,不知凡几矣”

刘建说道。

“炀帝虽为暴君,且修建大运河只为私利,然这大运河造福后世,从此南北漕渠再无阻隔,由大运河北上,可直达京师,只可惜中间那条黄河到处泛滥,前年水患,使中原一地数千万人受灾,宋元水患,甚至左右了时局,本朝便是因黄河水患而生,每年朝廷都要拨付银两万计,十万计用于黄河治理,从立国至今,投入治水银两没几百万也有几千万两白银,以后只会更多,水患如此,与如此盛景,对比明显啊”

韩雍叹道。

“永熙兄所言极是,一条黄河,耗尽了我华夏多少人力物力,每年都有干旱,洪灾,每年都会下大力治理,历朝历代,无不如此,要是有谁能够彻底根治黄河水患,那必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后世的大事也”

刘建笑道。

“建德兄所言极是,要是真有人能根治黄河水患,流芳万世都是轻的,成为我华夏一代圣贤,神明都不为过,只是黄河水患不是一地,数千里黄河,几乎到处泛滥成灾,沿途百姓苦不堪言,甚至黄河多次变道,或北上夺北海,或南下夺淮河,或当中夺济水,如今黄河便是夺淮入海,以致淮河只得南流入长江,几千万两白银投入,确依然无法根治,怕是连神仙也无无根治之法吧”

韩雍说道。

刘建听后,微微一笑。

说起治理黄河,刘建到是有一整套治理方案,只不过耗费绝对不会低,几千万两都不止,最少都得上亿两白银,而且还要投入几百万人力持续治理数年,才有可能彻底根治。

但如今大明上哪找几亿两白银,又投入几百万人力。

要是有谁如此,怕是明庭已经被人颠覆了吧。

不过刘建可不缺钱啊,主要是缺人,但以后刘建会四处征服,想想那些蛮夷土着,让他们来出力不也挺好,用得了汉人出力吗。

至于如何治理黄河,其实很简单,首先是找到青海一地黄河源头,将其保护起来,设立无人区,上游和中游则花费数年,数十年去植树造林,防风固土,避免水土流失,至于下游,则放弃如今的河道,修建一条全新的河道,修建水泥堤坝,围堰,混凝土水坝,众多分流河道,湖泊等,两岸修建绿化带,多植树,种花,种草,并定期维护,清淤,固定河床等等。

如此还怕黄河水患不彻底根治乎。

只是刘建如今肯定不可能把如何治理黄河说出,那完全是自讨没趣。

“自古天意难测,这种事谁说得准呢,说不定此天选之人早已问世,也有可能几十,几百年内也不会出现,这谁知道呢”

刘建笑道。

“建德兄话里有话啊,不过建德兄既然已经说起此事,想必就算不是圣人,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吧”

韩雍看了看刘建,笑道。

“永熙兄这是取笑我乎,我对黄河水患一无所有,又未实地考察过,如何能有办法乎”

刘建笑道。

“哈哈哈,刚才相戏尔,建德兄勿怪,走我们去瞻仰一下扬州名盛如何”

韩雍笑道。

“吾正有此意矣”

二人相视一笑,便结伴在扬州城中游览起来。

扬州历史悠久,故而名山宝刹,名胜古迹众多。

且商业繁华,从城内几乎没有空闲商铺,街道上肩挨肩,脚并脚的行人,便可见一斑。

商铺之中店伙计高吼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行人进进出出于商铺之中,各地均是一般。

四条主街,由四门连通城外,城内街坊,城外小巷,尽皆繁华地段,不同的是,内城多是商铺,以贩卖为主,而外城茶社,茶馆,酒楼,酒肆,戏院等娱乐为主。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内城黄昏之后便会关门宵禁,但外城不会,故而这些娱乐场所,均在城外扎堆。

到半晚,外城灯火通明,很多酒肆,戏院,茶馆均通宵达旦,更别说那扬州瘦马所在的烟花风流之地了。

当然除去馆驿在城内,各种客栈同样也在城外,于是南来北往的客商,先在客栈安家,再四处流连茶楼,酒馆之中,烟花雪月之地。

左右倡优环抱,听着歌姬歌舞,家中还有瘦马相陪,再淫诗一首,简直赛过神仙矣。

不过这些刘建和韩雍都不爱好,故而二人只是沿街逛逛,再寻访一些名山名盛游览一番便是。

烟花雪月之地,还是让给其他人吧。

一路游览,二人又是一阵欢笑。

外扬州游览三日后,二人乘船离开了扬州码头,沿大运河向北而去。

与刘家一样,韩家也是一大富商,而且是在京城做贸易的,家中财资不比刘家少,故而韩雍北上,自己也是有两艘大乌篷船的,加上刘家三艏大乌篷船,一行五艏,排成长排,沿大运河向北航行。

不日便离开扬州,进入淮安府。

淮安府便是如今苏北一地,就面积来说,在南直隶中仅次于巨无霸的凤阳府,但经济相比于扬州,苏州,就要贫穷许多了。

除去南部的山阳县外,其他各地缺盐,缺粮,百姓困苦,生活艰辛。

正因为淮北之地贫苦,缺粮,缺盐,故而很多粮商和盐商都来淮北贩卖,私盐贸易,由大运河而来,也见解造就了扬州的繁华。

毕竟在扬州养瘦马的大部分都是这些私盐商人。

沿着洪泽湖两岸,山羊,盱眙,宿迁等地也因私盐而兴起。

私盐盛行,腐败必然滋生。

两淮盐政简直就是个腐败的大本营,官商勾结,令人发指。

有的官员与盐商结成拜把子兄弟,有的官员与盐商结成儿女亲家,更有甚者直接入股经商,与盐商打得一团火热,官不是官,商不是商,官商不分,简直成了一家人。

有这样的官员作为掩护,那些私盐商人,商贩自然肆无忌惮,大量贩运私盐前来淮北贸易。

实际上不仅是淮北,如今大明各地盐政均是一般。

官盐很贵,而且质量还不好,故而质量优于官盐且价格低于官盐的私盐就应时而生。

更别说盐课是古代一项非常重要的税赋,所谓的国家盐税正课,杂课花样百出,在食盐上陆续出现很多摊派与加征,同时地方政府还会在盐利上再分一杯羹,明之后官督商销食盐,盐商们包销盐,将缴纳官方的所有费用同自己的高利润综合起来,平摊到卖给百姓的每一斤盐上,这一来,也导致了古代盐价长期居高不下,但即便如此,依然比官盐便宜许多。

一路上看着淮北苦难,刘建心中暗叹。

如今自己麾下食盐价格可以说非常便宜。

除去南洋本身海水煮盐池众多,并不缺盐以外,刘建还说服刘信,对百姓买盐进行适当补贴,如此使得一斤优质食盐只需要十文钱,同样的情况,还是粮食,食用油及各种如醋,酱油等调味品的价格。

唯一让刘建觉得不妥的是如今的铜钱还是以明朝的铜钱为主,而且依照明朝官方的标准七文为一分银,七十文为一钱银,但实际上如今民间劣质铜钱,银两非常多,所以实际上三四十文至六七十文才能兑换一分银子,标准不一。

也造成如今刘建麾下货币实际上并不统一,优劣参差不齐,还是早日弄一统一货币更妙。

刘建心中思索着。

沿着大运河出淮北向北,便进入山东兖州府境内。

过东昌府,便进入北直隶的河间府,顺天府就在眼前了。

最新小说: 锦衣佞臣 网游CF:我成了生化幽灵 大唐:开局娶长乐,她却逃婚了 亿万神豪:从无限返利开始 大唐:神级选择 大宋小王爷 怀了天下第一的崽 梦幻西游:最强龙宫 大秦:仙国帝君 独宠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