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修满意地点点头:看看,看看,这才是他心目中的好臣子!
姜止眼观六路,她一直在盯着皇帝的动向,因此没有忽略皇帝表情里的这一丝满意。
看来……皇帝心里还是挺喜欢这个太子的,如今也不想太为难莫行止。
哪怕她如今官位不高,这个时候为了拼一把博得皇帝好感,她也要掺和一脚替太子求个情,于是走上前躬身行礼道:“陛下,微臣有话要说。”
皇帝:难道又来给太子使绊子?
太子:小止又为了我顶着那么大的压力,要给我求情吗?
莫从易:他这是要给太子致命一击?
文武百官:成世子这个小屁孩,现在是胡闹的时候吗?
“微臣这些日子在鹰羽卫任职,也参加了此次的案件查探,有一些旁人不清楚的线索。”
“据微臣了解,太子殿下并非完全毁了漕帮的生意,在和商贾之间交易时,他同各个商贾之间签订协议,要求他们必须在漕帮之处定下多少货物,为漕帮的生意打下了基底,这也是为了国库做出一份贡献吧?”
“既然有这般举措,便说明太子心中并非没有苍生,此案还请陛下从轻发落。”
这一番话说完,太子莫行止的心里一酸,他也突然觉得自己有了些委屈,好像突然被人一安慰,那些委屈的心理就全涌上来了。
而皇帝呢,他坐在高位上凝视姜止,好像要把这个人看穿:她到底是讨厌太子还是真的和太子有情谊?
明明之前还和太子之间好像有些仇怨,怎么如今这仇怨就全然无影了呢?
“成世子此言差矣。”
一位姜止不认识的文官站出来:“据臣所知,近两年来漕帮货物频频涨价,就是因为收益不够怕被朝廷发觉,可这样一来,愿意来漕帮买东西的人就越少,如此循环到最后,太子手底下的货物已经比漕帮便宜了五倍不止。”
“可在最开初,漕帮货物的价格同太子如今的价格几乎一样,把漕帮的价格从低价引到高价,岂不是更方便自己的生意了吗,这样看来,殿下可是摆了一盘好大的棋局呀!”
皇帝也是一惊,追问道:“有五倍之多?”
这么高的价格真的是被太子暗中操控涨上去的吗?
皇帝第一次觉得心机太深、太有心眼也不是什么好事。
松南点点头:“回陛下,确实达到了五倍左右。”
那文官继续补充:“由此可见,太子要求商贾购买漕帮货物本就不是因为心怀苍生,分明是为了掩人耳目怕被人发现,这样还能暗中控制漕帮货物的价格!”
姜止往后一缩,仿佛自己理亏似的退后了几步,其实她是刻意找了个立不住脚的理由来替太子求情,原本就等着旁人来戳穿她。
莫从易看穿了她的小伎俩,把自己的手藏在宽大的袖子当中,暗地里给她竖了个大拇指。
宋桓楠借着这个文官的消息乘胜追击,义正言辞道:
“陛下!太子这番作为已经有悖身为一个明君的德行,身为皇子却不为天下苍生考虑,损害国家朝政,苛刻边境将士,将朝廷和百姓都当做棋子,只为了谋取他个人的利益,这样的人不配做太子!”
这下姜止总算明白了,她终于明白上一世宋家怎么那么快就被杀没了,原来是因为宋尚书这个时候就已经不喜欢太子了啊。
他这话说的跟有道理,朝中不少大臣分分点头,连莫修的心里都有了些动摇,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眼光是不是错了,是不是一开始就选了错误的太子?
莫修又看了一眼在底下没有吱声的三皇子莫若非,只见他沉着冷静,此刻心境没有半分波澜。
是不是……三皇子才更适合这个储君之位?
但其实姜止心里清楚,莫若非一言不发并不是因为他心中有大局,不想残害兄弟。
他纯粹是被林晴伤了心,此刻还没有走出阴霾来。
宋桓楠这把火点的好,他毕竟是当了那么些年的尚书了,很明白该怎么引导旁人。
下一刻百官像是打了鸡血一般,有一大半的人都跪下行礼,道:“太子有悖君王德行,将来必会危害宣国!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另择太子!”
大殿之上这声音洪亮整齐,震得莫行止心里一慌,他本以为这次的事情应该不会有多大的刑罚,毕竟平日里百官都很支持他拥护他,他便觉得自己这储君之位稳得不得了。
可如今一看,这朝堂上多的是反对自己的声音,他便彻彻底底地慌了神。
他刚想开口替自己谋些退路,便听见皇帝疲惫的声音:
“如此,那就废了大皇子莫行止太子之位,从今至我百年以前,宣国再不设太子一位,未来储君就凭各皇子本领了吧。”
这话一出,满座哗然。
立太子是为了六宫和朝廷和谐,先朝就是因为先帝不设太子一位,导致六宫相争,死于胎腹和婴幼儿时期的皇子公主不计其数,朝堂上百官相斗的场景也多如牛毛。
莫修一开始就是为了避免悲剧重演,他才会在立国没多久就选中了太子。
“陛下三思!”
林城跪地不起:“若废掉太子一位,不知道将来后宫朝堂会平白流出多少鲜血,不利于宣国江山稳定呀陛下!”
这下百官倒是出奇的团结,纷纷跪地:“请陛下收回成命!”
莫修这下根本不管他们的意见,坚决道:“既然皇子无能,没有能让朕满意的人选,那就让文武百官和天下明众一起来做主,看看什么样的人才能担得起未来天子的重任。”
皇帝说完这句话就起身打算走,但他又想到自己的过往,又添了一句:“残害手足兄弟者,不用;勾结朝中朝臣者,不用。”
“朕要的是民心所向,要的是心怀苍生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