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逛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启元时空 > 第二十三章 长乐未央 上

第二十三章 长乐未央 上(1 / 1)

在游览了长陵、吕后陵、汉惠帝的安陵之后,怀古之旅已经进入了第七天。

慕容轩领着一行人来到了白鹿原的东北一角、被称为凤凰嘴的地方,这里埋葬着以贤明孝顺著称的皇帝,他就是汉高帝第四子、汉文帝刘恒的霸陵。

西汉的帝王一般都葬于渭河北面的咸阳原上,只有两座帝陵位于长安的东南,霸陵就是其中之一,另一座是汉宣帝刘询的杜陵。

霸陵因靠近灞河而名。

如今的霸陵已经被修葺得非常整洁,在原来的建筑遗址上按照原貌进行了保护性恢复,简朴之中又不失为大气,一如汉文帝的风格。

慕容轩带着一行人站在殿前广场,这里的游人不算多,广场显得很空旷。

“汉文帝的霸陵较为独特,它没有象他的父皇一样平地起陵,而是在山腹中凿出墓室作为他的安息之地,这是第一个以山为陵的帝王陵寝。”

“公元前180年,吕后死后,以周勃、陈平等为首的一帮老臣在粉碎了吕氏一脉的政变之后,迎立了一直低调的代王刘恒为帝,史称汉文帝或孝文帝。”

“汉文帝刘恒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关心民间疾苦和简朴的皇帝,他接手的大汉仍然是一个贫穷不堪的帝国,要知道,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战火刚刚熄灭,饱受劳役之苦的百姓尚未来得及喘上一口气,秦末的战乱又接踵而至。”

“秦末的战乱对当时社会生产力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以至于当时的刘邦即位之时,竟然找不到四匹纯色白马作为天子御驾,大臣们上朝更是只有坐牛车。以至于萧何在为刘邦建造皇宫的时候,刘邦看到宫殿如此恢弘富丽,气得指着萧何的鼻子骂起来,说是天下的百姓苦了那么久,天下还那么穷困,他却建造这么豪华的宫殿。”

“尽管刘邦和吕后尽力恢复了一些生产,对百姓的税赋也减到十五赋一的低水平,但汉朝建立初期的政局还不是很稳定,使得国力并没有得到快速的增长。”

“汉文帝接过来这样一幅破败的河山,使得他兢兢业业厉行勤俭,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皇帝车辕也没有添过,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

“在刘恒的亲身垂范之下,官员与民间的奢靡之风得到了遏制,就连宫廷内的嫔妃一些所需都是自己一纺一线织出来的。”

“《史记.孝文本纪》里记载:“农,天下之本……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也就是说,汉文帝曾经在宫苑内自己耕田种地。”

“刘恒开创了“文景之治”,这是古代少有的太平治世,社会生产力逐渐恢复,人民生活安定祥和。”

慕容轩带着大家朝着山陵边走边解说着。

“吕后曾经大杀刘邦的骨肉宗亲,维护独独放过了齐王刘肥、代王刘恒以及刘邦最小的儿子淮南王刘长呢?”

陈鹂娟问道。

“对于刘肥,吕后起初应该还是有点感情基础的,毕竟当初嫁给刘邦后,年幼的刘肥估计跟吕后和她的一双儿女相处得很好,加上后来曹参也在旁边说了不少好话,所以也没有狠下心来下手。”

“直到公元前193年,吕后生日之际,刘肥被汉惠帝刘盈召见,多年未见面的兄弟俩感情很深,惠帝非常高兴,摆下宴席隆重招待这位大他十岁的大哥,席间还是按照以前兄弟间的情谊来叙旧,可能是因为两个人平起平坐,吕后就动了杀机,让人把一壶毒酒端到了刘肥的面前,让他给自己祝寿。”

“刘肥不知道,真的就斟了一杯酒过去祝寿,不料,惠帝也跟着拿起壶斟了一杯,吕后怕儿子被毒死,就故意弄翻了惠帝的酒杯。刘肥立刻感觉到了不妥,很快就装醉离开。”

“差点被毒死的刘肥心惊肉跳,吕后动了杀机,自己恐怕无法活着离开京城,后来在手下人的提醒下,拿出一个郡的封地献给吕后,说是给鲁元公主作为汤沐邑,并且还恳求吕后,自己想尊鲁元公主为王太后。”

“要知道,鲁元公主是刘肥的异母妹妹,也就是认自己的妹妹做干妈。吕后非常高兴,很痛快地接受了刘肥的馈赠与请求,送了一些礼物给刘肥后,刘肥回到封地就再也没有怎么找他的麻烦。”

“我戳……这都可以有!这个刘肥够无耻!”

慕容轩的话音刚落,刘超民就惊呼起来。

“呵呵,那怎么办?刘肥不这样做,肯定必死无疑,为了保住身家性命,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

陈鹂娟笑道。

“而淮南王刘长就比较幸运了,刘长出生没有多久,其母亲就含冤自杀,刘邦痛惜之下,把小儿子交给吕后抚养,吕后养着养着,渐渐有了感情,把刘长视若己出,这就没有受到任何委屈。”

“刘长在吕后的抚养下长大,变得很是骄横,刘恒即位后更是跋扈得很,屡屡惹祸,甚至把吕后执政时的大红人审食基都用锤子活活锤死了,口中还振振有词。对于自己这个唯一的小弟,汉文帝只能尽力忍让。”

“再后来,刘长不知是哪根筋错了,居然联合南越国想造反,结果汉文帝还是不忍杀他,只是削了他的王位流放。不想,刘长性子既骄横又刚烈,居然在流放途中绝食而死。”

“至于当时还是在代地做代王的刘恒,在母亲薄姬的抚育培养下,他低调得简直都快被人遗忘了,薄姬曾是魏王豹的姬妾,自然深知宫闱之争的残酷,戚夫人的前车之鉴让她胆寒,所以一直谨小慎微。这挽救了她和儿子。”

“据说古代最著名的女相术大师许负曾经被薄媪请到家中给薄姬相面,薄媪想知道自己这个历经千辛万苦才抚养大并送入宫的女儿有没有出头的机会。”

“不料许负一见之下,立刻惊叹说薄姬何止要出头,简直就是要飞上九天变凤凰,日后必定是富贵无极。她被魏王豹纳为姬妾并十分宠幸,果然是飞上枝头变凤凰。”

“可是好景不长,魏王豹就让刘邦给灭了,并死于汉将周苛之手,薄姬则被充到了汉宫掖庭中当了一名罪妇,在织室从事劳役之苦,身为罪妇,身在掖庭,薄姬自然也不再奢望自己有出头之日。”

“据说在服伺魏王豹的时候,薄姬曾经和魏王豹的另外两个姬妾关系很要好,三人约定,日后无论谁出了头,都一定要关照提携一下其他两人。魏王豹被灭后,三人一同被俘获,薄姬莫明被充做罪妇,而另两个则被送入了后宫。”

“两个姬妾得到了刘邦的宠爱,而薄姬依然在织室劳役,两人早就把当初的誓言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而且还把这事当成笑话说给刘邦听。刘邦看着她们两个那么乐不可支,就问原因,两人就把当初的约定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刘邦偶然经过织室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这件事,他很好奇,走进织室看到薄姬还长得相当美貌,可能是一半出于可怜、一半出于好色,于是就宠幸了她。”

“世事就这么奇妙,就仅有的这么一次宠幸,薄姬就怀了刘邦的龙种,按照汉律,薄姬以嫔妃的身份在后宫有了自己的居所,生下刘恒后,刘邦更是对薄姬就失去了兴趣,常年也得不到一次宠幸。”

“薄姬的生活虽然好了一些,但处境却更加艰难,因为很多没有为刘邦生下儿子、但地位比薄姬高的嫔妃对这个从织室出来的奴婢很是妒忌,薄姬的处境可想而知。”

“这样就养成了谨小慎微、凡事都忍让,为了自己和儿子,就连按制派来的宫女都不敢得罪。”

“或许是因为吕后从薄姬的身上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再加上薄姬也没有什么根基背景,刘邦死后,甚至给了薄姬一个做梦也想不到的恩遇:送她回代地与她的儿子相聚,并且赐予她代王太后的称号!”

“远离了宫闱之争,能够和儿子团聚,享受天伦之乐,薄姬绝对很感激吕后。”

“薄姬经历了秦末的战乱,饱尝了颠沛流离之苦,对百姓的苦难有着切身体会。从出生到青年时代,薄姬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人生,原本年华就要在一转又一转的纺轮中度过寂寞的一生。”“但命运给了她一线生机,被刘邦宠幸,又有了儿子,更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能够到儿子的封国去陪伴儿子。对于薄姬来说,没有什么比和儿子在一起更幸福了。这样,八岁的刘恒在母亲薄姬的悉心教导下渐渐成长了起来。”

“公元前180年,吕后驾崩,诸吕叛乱被周勃、陈平、刘章以及齐王刘襄剪除。按照当时幸存下来的刘氏王,除了刘邦的孙子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还有刘邦的两个儿子,一个是24岁的代王刘恒,一个是18岁的淮南王刘长。”

“扫平诸吕后,大臣们又以少帝刘弘并非惠帝的儿子将其诛杀,然后讨论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可是,到底立谁为皇帝?刘襄?还是刘章?”

“按说,立他们两兄弟的任何一个都完全可以,首先,他们是刘邦的亲孙子,从血统上来说没有任何问题;其次,在扫灭诸吕的斗争中,刘襄是第一个举兵响应的诸侯王,贡献很大。而刘章也是在扫灭诸吕中立下了大功,无论选谁都没有问题。”

“正当众多臣子们在讨论这两个人选时,掌握巨大权力的周勃和陈平出乎意料地提出了一个人选,那就是代王刘恒。”

“这事其实很简单,无论是刘襄还是刘章,他们都是有勇有谋更有强大的背景实力,一旦立了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周勃和陈平等老臣就难以掌控朝局,所以借口说刘襄和刘章的母族、妻族势力大,怕出现第二个吕后干政的事情。”

“反观代王刘恒,一直都是一个老实木讷的人,其母亲薄姬除了仁厚无争之外,娘家除了一个薄昭就再没有其他人,可谓人丁单薄。”

“因此,代王刘恒就成了大臣们最理想的人选,立代王刘恒为皇帝既能保住富贵,又能控制权柄。于是,天上掉了个大馅饼,默默无闻的代王刘恒就成为了大汉的第五个皇帝。”

“可是,周勃和陈平等人却是大大失算了,汉文帝非常聪明,故意对周勃等人非常谦恭和礼遇,拼命抬高他们的地位,渐渐引起其他老臣的妒忌。刘恒利用老臣们的不和,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这时候,周勃等人的日子就渐渐难过了起来。”

“后来在刘恒不露声色的打击之下,周勃只能黯然辞去了丞相职位,再之后更是以谋反罪名将周勃治罪,狠狠滴敲打了以周勃为首的老臣。虽说周勃等人最终被赦免了,但也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一个勤俭爱民的皇帝开始了他的艰难复兴治国生涯。”

“汉文帝继位之后,废除了连坐之法、废除了肉刑、废除阻碍经济交流的关引凭证,更是将赋税降至三十税一,还开放了所有的山林湖泽,允许私人开矿和渔牧盐商。”

“汉文帝执政23年来,虽说时有边患,但他完全以修养生息、恢复国力为主,对匈奴采取和亲纳贡之策,使得汉初一派破败的景象逐渐恢复了生机。那个时候的百姓是自平王东迁以来的六百多年少有的安宁祥和的社会。”

“哦,对了,著名的天仙配传说,其故事背景就是发生在汉文帝时期。”

“刘恒还是个大孝子,《二十四孝》中的‘亲尝汤药’典故说的就是汉文帝对母亲行孝之事。

公元前一百五十七年,文帝先于薄太后离开人世。临终时,他对于让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孝’深为抱憾,反复嘱咐窦皇后和儿女们一定要对薄太后尽孝。”

“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刘恒要求将自己的陵寝按照“顶妻背母”的方式安置方位,于是霸陵就有了这个独特的陵寝制度。”

慕容轩说完,停了下来转过身指了指东南方向约四五公里外的一个封土堆。

“这个汉文帝还真是大孝子,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时时刻刻记着母亲,死后也要在另一个世界尽孝……好感人!”

孟笑笑说着,眼里满是感动。

“汉文帝或许是因为非常简朴,也或者是名声实在太好了,西汉末年,赤眉军起义,将位于渭河北岸的西汉诸帝陵都掘开了,唯独没有动他的陵寝和同样拥有好名声的汉宣帝杜陵。”“东汉末年董卓为祸天下之时,也没有动他的陵寝。可惜,霸陵最终还是被盗掘了。《晋书.帝纪第五.孝怀帝.孝愍帝》中有‘六月,盗发汉霸、杜二陵及薄太后陵,太后如生,得金玉彩帛不可胜纪。’的记载,这事发生在晋愍帝建兴三年,也就是公元315年。”

慕容轩叹息。

“财帛动人心,无论是怎样贤明的帝王,终究挡不住世人的贪婪。”

陈鹂娟叹道。

接下来,一行人又骑着车来到了东北方向的孝文窦皇后陵瞻仰了一番。

“说起这位窦皇后,她的一生也是充满戏剧性和传奇性。”

“窦皇后名叫窦漪房,出身寒门,有两个兄弟。因为家里贫穷,父亲又早死,吕后执政的时候,窦漪房以良家子的身份入宫服伺吕太后。后来,吕太后对宫中人员进行裁减,将她们赏赐给诸侯王。”

:窦漪房因为自己家乡清河郡离赵国比较近,就想办法贿赂了负责遣送的宦官,请求将她的名册放到到去赵国的名单上。但是命运的转机这时降临到了这个无依无靠的少女身上,临分配时,不知怎的,宦官竟然把这事给忘了。”

“于是,负责分配的宦官只好将她胡乱放在了去代国的名单上,满心欢喜的窦漪房临出发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被分到代国,哭哭啼啼不愿去,但诏命难违,也只好跟另外的四名宫女一起去了代国。”

“然而,到了代国之后,或许是母亲年轻时的遭遇,代王刘恒对窦漪房这个身世凄苦的女子

疼爱有加,很快就生下了一个女儿,她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汉武帝的岳母、馆陶长公主刘嫖!”“公元前187年,窦漪房又为代王刘恒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刘启,他后来成为了大汉的第六位皇帝汉景帝!”

“大汉的国力经过了文景之治,真正进入到了一个富庶的地步,为汉武帝的鼎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窦皇后又为刘恒生了刘武。当时的代王后也相继为刘恒生了四个儿子,可是在刘恒登基前,王后的四个儿子竟然相继夭折。”

“这样,刘启成了王长子,汉文帝登基三个月后就立刘启为太子,母以子贵,在薄姬的安排下,娘家没有任何根基的窦漪房被立为皇后,史称孝文皇后。”

“这也太戏剧化了吧?要是真被分配到了赵国,那就没有窦漪房什么事了!”

孟笑笑惊叹着。

“那不是?哭哭啼啼地来到代国,命运却给了她一个天大的惊喜!”

萧瑾方也说道。

“这或许冥冥中的定数吧!”

刘超民也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窦漪房被立为皇后之时,或许是她的贤惠孝顺,汉文帝赏赐大汉所有鳏寡孤独和上至八十以上的老人、下至九岁以下的孤儿予以布帛粮食和肉类,让天下都感念这位皇后带来的恩德。”

“窦漪房成了大汉的皇后,而她那从小就被人拐卖了无数次的弟弟窦广国、也叫窦少君,也已经长大了,却仍然流落民间给人家当烧炭仆人。”

“谁知,在烧炭途中,夜晚发生山泥倾泻,唯有窦广国幸免于难。死了那么多烧炭工,主人自然也难辞其咎,为了躲避无尽的诘难,主人家只好搬迁到了长安,窦广国也跟随主人家来到了长安。偶然的一次机会,大难不死的窦广国在街上请人占了一卜,说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之类的。”

“后来,窦广国听到当今皇后姓窦,而且跟自己是同一个地方的人,他立刻断定,这就是他失散多年的亲姐姐。于是请人帮他写了一封信托人转给窦漪房,这事被汉文帝先知道了,于是就立刻把窦广国召入宫中当面进行辨认。”

“不想,窦漪房对眼前的这个仆人装束的青年却不太敢确定,毕竟离家的时候,窦广国还小,相貌完全不一样。窦广国回忆起姐姐离开自己时的那一幕,从别人家里讨来了食物留给年幼的自己,又帮他洗了头才离开。”

“窦广国一说到这里,藏在后殿的窦漪房不顾失态,立刻跑了出来,抱着自己的弟弟放声痛哭,一旁的宫女们也纷纷跟着哭了起来。看着哭做一团的姐弟两个,汉文帝也不胜唏嘘,立刻对窦家兄弟进行了赏赐。”

“后来,汉文帝曾经想封窦广国为丞相,不过却被窦漪房反对,而窦广国也向文帝陈述,坚决不肯。姐弟俩的行为受到了众大臣乃至薄太后的一致称赞。”

“公元前157年,一代孝子皇帝汉文帝刘恒驾崩,太子刘启即位,史称汉景帝,窦漪房被尊为皇太后,窦漪房是个有福之人,她一直活到了孙子汉武帝刘彻执政的建元六年,也即是公元前135年,享年七十一岁。”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驾崩,太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大帝。年轻的皇帝登基之后,在祖母太皇太后窦漪房的**下,迅速地成长了起来。建元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35年,窦漪房驾崩,被她的孙子汉武帝刘彻安葬在了霸陵的东北角。”

“窦漪房见证了整个文景之治,她辅佐了三代皇帝,为大汉的强盛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她和一千八百年后同样被称为文皇后的孝庄太皇太后一样,都是极其不凡的女人。”

离开窦皇后陵寝,一行人直接来到了阳陵。

汉景帝阳陵,位于现今的咸阳区正阳镇张家湾的咸阳原上,自公元前153年开始营造,一直到公园前126年才由他的儿子汉武帝刘彻竣工,修建时间达28年,陵区面积达到了近20平方公里。

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帝陵,它高约30米,封土底部边长达160米。

仿汉风格的汉阳陵博物馆古朴而大气,里面陈列了大量历年出土的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量的陶俑,这些陶俑一个个表情生动但都没有双臂,木头制作的手臂和穿戴的衣饰都在两千年的岁月中化为了尘土。

“这位汉景帝继续执行父亲的与民休养的政策,虽说在位时间只有十六年,在历史上也算是个贤明的皇帝。”

“不过,大量的记载和他死后没有立宗庙也说明,他的‘贤’并不是真的那么贤明,不要说无法和他的父亲汉文帝相比,就是和他的儿子刘彻相比,也是远远不如的。实际上,汉景帝性格很是暴躁,做太子的时候就因为一局棋的争执就用棋盘把堂弟、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活活打死!”

“对于臣子,史书上也说汉景帝‘薄情寡恩’,他一手策划的削藩举措过于激烈,从而引发了七国之乱,惊慌失措的汉景帝居然把他的老师晁错以朝议的理由骗上车,然后腰斩于长安东市,随后又满门抄斩!”

“平定七国之乱最大的功臣是名将周亚夫,这个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臣绛候周勃的儿子,刚正不阿,以善于治理军队出名,就连汉文帝也曾经称赞他是一个真正的将军。”

“平定七国之乱后,周亚夫出将入相,表面上是更加尊贵,实际上却被汉景帝刘启剥夺了军权,因为反对汉景帝废拙刘荣的太子之位,从而使得汉景帝逐渐疏远了。后来,汉景帝又借故免了周亚夫的丞相职位,又当众羞辱了这位战功赫赫的大将军,最后更是以谋反的罪名问责。”

“周亚夫不堪其辱,绝食而死,汉景帝也没有表示什么遗憾。”

“还有就是太子刘荣的死,其实也是汉景帝一手造成。他不喜欢刘荣,把他废为临江王后因为一个莫须有的举报就把刘荣抓了起来,而且让著名的酷吏、有苍鹰之称的郅都对此严加审问。”

“刘荣知道,自己在这只严苛的苍鹰面前,绝不会有任何好的结果,刘荣在惊恐绝望之下自杀,汉景帝也没有表示过任何的自责和惋惜,只是草草收葬了事。”

“对于他的同母弟弟梁王刘武,在七国之乱中立下了大功,有一次酒后曾许诺自己百年之后腰把皇位传给刘武,结果,为了这事,两兄弟闹得很不愉快。”

“上面说的是汉景帝刘启的薄情寡恩之处,同时,汉景帝其实还是一个好杀之人,平七国之乱时,他曾经下过‘以深入多杀为功,比三百石以上皆杀,敢有议诏及不如诏者,皆要(腰)斩’的诏书。”

“1990年,阳陵南区殉葬坑的考古发掘中曾经发现上万具刑徒的骨骼,一具具白骨明显看出或被斩首、或被腰斩,有些甚至还套着各式刑具,累累白骨在向世人无声诉说这位‘贤明’皇帝的残忍好杀。”

“这里就是汉文帝母亲薄太后的陵寝。”

从独特的阳陵博物馆出来之后,一行人有来到了薄姬南陵。

薄姬南陵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被开辟为公园,保护措施一直做得比较好,如今更是一片郁郁葱葱。

南陵广场前摆放着一组古朴的石刻图案,以画像石的技法雕刻着一组她与儿子汉文帝在一起的温馨情景,充满了浓浓的母子情,令人感动。

广场尽头的一个青铜大鼎还余有一些香火的痕迹,每逢节日,附近的一些老太太们都会过来祭奠一番。

汉文帝的成长,薄太后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薄太后出身微寒,尽管母亲的祖上曾是魏王宗室,但在秦末战争时期,她犹如一片浮萍,飘落在魏王豹的宫中,魏王豹死后,又被刘邦收入宫中。

她半生飘零,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亲眼目睹了累年战乱下的百姓流离失所,对于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感受,因此,年幼的代王刘恒就是在母亲的教导下,早早就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认识。

当代王刘恒成为了大汉的皇帝后,仍然保持着简朴的作风,致力于让百姓生养休息,真正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贤君。

离开南陵后,一行人骑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了一片非常大的果林,一个个高大的封土堆坐落在果林间,其中有一座最为高大的封土堆周边,更是坐落着一栋栋仿汉建筑。

“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

世事沧桑,翻过时光之书,昔日的功名富贵与荣耀,全都深埋在这片黄土之下。

最新小说: 从木叶开始的宇智波琴川 开局签到西游送太乙真人 我靠着茶里茶气嫁给了豪门大佬 九零福运小俏媳 炮灰王妃今天洗白了吗 成为反派得不到的黑月光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八零好福妻 谍海偷天 团宠小祖宗九百岁